管理学拓展式学习运用平台 | 手机版

管理之道

当前位置:首页 > 管理之道 > >案例

杜甫的良知

日期:2021-06-25

查看次数:522

T 浏览字号

分享到: 

 

杜甫的良知

 

杜甫是唐代的一位现实主义诗人,他写出了很多大家至今都在传诵的经典诗篇。他不仅很有才华,而且一直都是用一颗真挚、诚恳的心灵来对待他人。

公元759年,即肃宗乾元二年,杜甫因为政见不同,被朝中奸臣排挤,辞去官职,举家流亡,来到了四川成都。

这时候的杜甫没有官职,没有生活来源,生活十分困苦。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,友人帮助他在城西涴花溪畔盖了一座草堂作为住所。然而这一住所四周杂草众生,冬天不能御寒、夏天无法挡雨,环境很不好。

杜甫生活艰难,常常是饥寒交迫,乡亲们送来了粮食和棉被,缓解了杜甫的燃眉之急。杜甫感受到了乡亲们的关心与爱护,十分感动。但是,他想到的不仅仅是自己,他在诗歌中发出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感叹,希望天下受冻挨饿的人,都能够有房居住。

【启示】  此事例印证:“世之学者,蔽于见闻习染,莫知天理之在吾心,而无假于外也,皆舍近求远,舍易求难。”杜甫不因自己的困苦,不因功利的诱惑而丧失自己的良知,而是回到自己的内心,找回自己的良知,通过自己的苦难而深切地感受到他人的苦难。

(摘录自陈杰思著:《仁》,中国文史出版社,2014年3月第一版)

发表评价: *
姓       名:
验证码:

评论记录